布鞋企业家的故事还没大结局,袈裟企业家的故事又被拉到台前。
7月27日,少林寺主持释永信被查,涉及的私德问题,与其身份反差实属割裂。
对此有不少网友调侃,在寺庙许的愿,全让和尚给实现了。
随后,佛教协会发布公告,同意注销释某戒牒。好比专职人员被吊销执业资格,释某也失去了正规编制。
其实在过去十多年,围绕释某私德方面的争议并不少,最有名的还是2015年同门子弟的举报信,只不过这些“黑料”,最终都是不了了之。
而十年后,终是“纸包不住火”了。
一般来说,私生活只要不是太过火,太离谱的,一般很少因这些抓人,何况黑料由来已久,如今突然发难,或许真是踩到了雷区。
展开剩余78%究竟是拿了不该拿的钱,还是见了不该见的人,亦或是其它问题,咱们就不去瞎猜了,等最终结果揭晓一切就明了了。
除了吃瓜,再聊点私德以外的事。
“少林寺”这碗饭,还是养活了不少产业上的人。
当初把少林盘活,把品牌做大做强到世人皆知,离不开释某的资本运作。
释某出生于1965年,1981年进入少林寺。
刚入寺那会儿,寺里一共就十几个和尚,其中9个还是掉牙老人,整个寺庙就靠28亩地过活。
转折点是在1982年,当时李连杰主演的电影《少林寺》上映,在那个年代,靠着一毛钱的票价,这部电影票房都超过1亿元。这还不算当初农村搞得坝坝电影,免费放映,实际观看的人数更多。
一部少林寺电影的火爆,加上金庸武侠热,直接给寺里的客流量扩大了数倍,不少人慕名来学武。
释某趁势在1986年成立了拳法研究院,随后又创立武僧团,为后面的商业化铺路。
90年代开始,释某开始带着武僧团各处搞演出赚钱,甚至还把演出发展到了海外。
98年时,释某成立了佛教界第一家公司,迈开了寺庙公司化、商业化的第一步。
99年释某当上主持,随着寺庙IP的火爆,开始注册商标,通过品牌授权获得收入。
08年,寺里还与时俱进开了淘宝店铺,卖文创用品。
期间释某还搞了很多产业,开武术学校,办培训班,各种文旅演出,养生项目,文化健康,涉及方方面面,还都运作熟练。
还有慈善基金会、红十字会,这种会那种会,都由释某当一把手。
另外寺庙也能收购重组,收购的多家寺庙并入少林,成为下院。
后期直播带货,释总也能信手拈来。
甚至在2022年时,还花4.52亿拿了块地皮,开始踏入国内地产行业。
除此之外,少林寺的海外业务也是全面开花。在澳洲买地,建分寺,建学院,建四星酒店,搞文化输出。
前段时间NBA顶流球星还去少林寺清修了一段时间,别的不说,少林寺在文化输出这块还是搞得挺好。
少林寺的招牌打响后,主要靠几方面赚钱:
一是门票和香火。多年前释某在一段采访中提到,门票的管理归当地,寺里分成30%,一年大概能分4000万元。如今门票这块的收益上涨,加上香火以及其他体验项目,年收入上亿。
二是武术培训和演出。有报道称其道场在全球的洋弟子已经超过300万人,演出团出去单场演出报价最高能到50万美刀。
三是商标授权。目前品牌注册的商标已经超过700个,光是授权费也是笔不菲的收入。
四是文创商品及其他。围绕少林主题做的周边商品,比如素饼、茶之类的,也是项不错的营收。
别的不说,释某这人也算是把少林寺推到了近几十年的顶点,能自己赚钱,还带着整条线上的人一起上桌吃饭,这总好过上面掏钱养着。
只不过是人,就很难做到绝对的六根清净,尤其还要维持极高的人设,却又控制不住自身欲望,翻车也就成了必然。
但功是功,过是过,错了就是错了,不能用功抵过。
正所谓“和珅跌倒,嘉庆吃饱”,养肥了,这下位置又空了,摘桃子一事不可避免。
现在寺庙的生意经也算明牌,扫码积德随处可见,菩萨需要信仰之力,但寺里的大师却没脱离凡体,还要吃喝拉撒,没有这些身外之物,大家吃啥、喝啥?
灵山脚下佛光普照,妖魔鬼怪却愈发猖獗,当初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八十难才取经到灵山,却因没敬“人事”,第一次只拿回无字真经,后来返回,唐僧向两位使者奉上紫金钵盂,这才取得有字真经。
而传经使者在最初就说了,“白手传经继世,后人当饿死矣”。
哪有不给钱,就能办成的事?
这里是:大佛聊互联网金融(ID:lsdf628)。
发布于:四川省亿腾证券-官方炒股软件-今日低价股票排名-正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