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二十年间,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中,程序员这一群体吃到了时代的红利。高薪无疑是外界对于程序员的第一印象,因此也就有了几年前轰轰烈烈的“转码”热潮,而有降本增效需求的企业则开始寻求“低代码”(LowCode)来作为替代。
进入AI时代,无论“转码”、还是“低代码”都成了过眼云烟,AI厂商用技术力改写了游戏规则,现在更流行的是自然语言编程。日前,谷歌实验室(Google Labs)推出了一款主打自然语言+可视化编程的产品Opal,允许用户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快速创建和分享AI驱动的迷你应用(mini-apps)。
根据谷歌方面的介绍,Opal允许用户将提示词(prompts)、AI模型调用,以及其他工具串联起来,从而形成一个可视化的工作流。Opal的核心卖点是用户既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输入指令,也能通过可视化编辑器调整工作流的每一个步骤,因此相当于是综合了低代码可视化编程理念和OpenAI GPTs的优点。
用户只需要用自然语言输入想要实现的功能,Opal便能自动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工作流,并调用谷歌的AI模型来完成任务,这就是它与以往低代码平台最大的区别。也真正做到了让没有相关技术背景的普通人也可以开发产品,更是直击低代码的最大痛点。
由于Java、C++等传统计算机高级语言对于圈外人有如天书,所以与其对应的低代码也就应运而生,后者当时凭借着基于代码复用的“可视化编程”出圈。通过可视化、模块化、拖拽式可复用的代码模块,来代替传统开发方式中的代码编写。
如果说程序员被视为是正经的厨师,是通过手艺来做出合格的菜品,那么低代码则是提供预制菜,生产的是缺乏厨艺基础的用户也能上手的半成品食物。既然如此,低代码为什么没火呢?其实这是因为低代码平台提供的服务远不如他们吹嘘的那样,不好用就是低代码的原罪。就好比预制菜的味道比不了现炒一样,通过低代码平台做出的产品,在性能和体验上就是不如传统编程打造的产品。
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出现,就开始有人思考能否能用AI来写代码,从而彻底摆脱人工的参与。只不过Cursor、Windsurf等大众熟知的AI编程产品思路与低代码截然不同,它们被设计为程序员的助手,而非取代程序员的工具,因此只有在程序员手里才能发挥作用,一般人根本用不了。
那么有没有用AI让普通人也可以编程的产品呢?答案是有的,OpenAI就在2023年年末推出了自家的AI原生应用GPTs,彼时OpenAI CEO山姆·阿特尔曼更是宣称,有了GPTs,即便是不会写代码的用户,也能借助OpenAI推出的GPT Builder自己做AI应用。
当时,山姆·阿特尔曼用PPT展示了一个用自然语言向GPT Builder下达行动命令,让ChatGPT从无到有搭建一个创业咨询GPT的过程。到了2024年夏季,AWS推出Amazon Q Apps,这也是一个允许用户用自然语言来描述所需功能,并自动生成应用的产品。
可如果Amazon Q Apps、GPTs真的成了,那么AI业界在2025年谈论的就不是智能体、而是AI应用了。Amazon Q Apps、GPTs的缺陷就在于它们受制于基座大模型,用户发现纯粹使用自然语言很难构建一个能运行的应用,不是这里报错就是哪里报错是许多用户的亲身体验。
谷歌此次推出的Opal之所以会被看好,也是因为基座大模型Gemini2.5 Pro实力顶尖。最新的Gemini2.5 Pro模型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优秀,在编码(Aider Polyglot)、推理能力(HLE)、科学(GPQA)等测试中超越了OpenAI o3,并且其API的价格也只有后者的25%。
在用户的实测中,Gemini2.5 Pro也不是Llmam 4这种自吹自擂的产品,它算得上是货真价实的“编程模型新王”。早在两个月前,Gemini2.5 Pro就做到了一键生成类似《愤怒小鸟》的可玩小游戏,能够自动化网页项目、并实现添加新的功能。
所以有了强大的模型作为基础,Opal这才有未来可期的资本。
【本文图片来自网络】
亿腾证券-官方炒股软件-今日低价股票排名-正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